主页 > www.yaxin355.com回眸三线时光 传承兵工精神——“下马塘”往事

回眸三线时光 传承兵工精神——“下马塘”往事

时间:2024-11-23 21:47 点击:
    中新资讯网10月16日电 2024年是党和国家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回顾60年前的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批示精神,国内第一个全洞式地下作业兵工厂——六四一厂建厂工程在辽宁本溪“下马塘”一带全面启动,而负责这整个工程包建的光荣使命就落在了中国兵器辽沈集团干部职工的肩上。史料记载,建厂搬迁时期,辽沈集团先后共有1000余名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从沈阳奔赴本溪“下马塘”投身三线建设,同时将一揽子榴弹引信产品及生产线全套机器设备搬迁至六四一厂。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下马塘”三线建设的一幕幕往事再现眼前……       唤醒千年沉睡的山谷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这个口号在20世纪60、70年代几乎是家喻户晓。1964年,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与国家战略部署,为实现战时分散隐蔽,部分军工企业迅速转入地下生产,辽宁本溪六四一厂三线工程遂从此时开始实施。       1964年4月,国家有关负责选厂人员来到祖国的北疆,登上长白山脉,穿过原始森林,勘察了辽宁清源、本溪地区的山山水水,千年沉睡的山谷铺上了开拓者的层层脚印,筛选出本溪及清原地区等5个选点。经地质勘测,最后确定选址在本溪东部山区的“下马塘”五道沟。       “下马塘”五道沟群山环抱,树木茂密,出口处有山嘴影壁,形成天然屏障,作为建兵工三线厂的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在经过选择厂址、勘探测绘、扩初设计后,为了保证六四一工程尽早施工,第五机械工业部于1964年7月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陆续云集五道沟,其中辽沈集团从沈阳来到本溪六四一工程施工现场,支援工程建设。1965年6月,“下马塘”五道沟点燃了地下洞室开挖的第一颗开山炮。1970年,由辽沈集团包建的六四一工程全部完工并投产,从基本生产车间机械加工、压铸、表面处理、成品装配到辅助车间,以及成品库、弹药库等全部建在地下洞室内,占地总面积689万平方米。       千人奔赴“下马塘”       1969年8月,首批抽调人员从辽沈集团奔赴本溪“下马塘”建设工地现场,至1970年末相继有1000余名辽沈集团职工及家属陆续迁来。这些党员、干部、工人听从党的召唤,毅然离开沈阳大城市,来到本溪这块深山老林安营扎寨。     初到“下马塘”五道沟他们便听到这样一首民谣:       山高坡陡千河套,       羊肠小道独木桥。       走路石头直绊脚,       漫山遍野树和草。       白天野猪满山跑,       夜晚人静野狼嚎。     建厂搬迁时期,作为宏大的兵工地下洞室的建设者,他们不惧险阻,初心笃定,与各路施工队伍修路架桥,开山劈石,克服无数创业的艰难,为胜利建成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地下兵工厂作出重要贡献。据统计,1965至1969年期间,辽沈集团将榴弹引信生产线全套机器设备共计914台搬迁至该厂,其中金切设备365台、锻压设备98台、动力机械设备70台、动力电器设备18台,其他设备363台。       建厂投产初期,辽沈集团三线援建干部职工发扬人民兵工优良传统,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为尽快生产出合格产品支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工厂坚持边搬迁、边安装设备、边试车运行和边投产。全体职工克服生产生活的重重困难,日夜大干,仅用4个月就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产品,及时送上前线。为了加速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填补我国武器装备的空白,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研攻关,先后研制成功了红箭-73引信等6项国家和部委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有的项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三等奖。     此后历经整顿发展、振兴开拓和改革开放等漫长岁月,辽沈集团的三线援建者与企业广大职工一道不懈奋斗,在本溪“下马塘”这片土地和兵器事业发展史册上留下了辉煌印记。       重温“下马塘”三线时光,回望60载奋斗历程,辽沈集团这支老兵工三线援建大军始终发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坚守红色兵工事业,许多兵工三线二代乃至三代在那山海一方留下了许许多多青春无悔的故事……
《回眸三线时光 传承兵工精神——“下马塘”往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